长城、吉利、比亚迪,自主三强产能扩张进行时

前有吉利力帆合资公司发布换电品牌全球征名令,后有长城汽车接盘北汽银翔比速汽车基地,再加上早前比亚迪接手的大乘汽车抚州基地开工建设。辞旧迎新之际,“民营自主三强”率先轮番上演了产能扩张大戏,为2022年的竞争拉开帷幕。

前有吉利力帆合资公司发布换电品牌全球征名令,后有长城汽车接盘北汽银翔比速汽车基地,再加上早前比亚迪接手的大乘汽车抚州基地开工建设。辞旧迎新之际,“民营自主三强”率先轮番上演了产能扩张大戏,为2022年的竞争拉开帷幕。

现有产能知多少
根据吉利汽车官网显示的信息,吉利目前在中国拥有20余家工厂,其中整车生产基地分布在浙江、上海、山东、河北、四川、湖南、山西等地。围绕着杭州总部,吉利先后建设了台州临海工厂、台州路桥工厂、宁波杭州湾工厂、宁波春晓工厂等几大生产基地,在浙江省生根发芽。其中,临海基地主要生产帝豪GS和帝豪GL,年产能达30万辆。路桥基地作为吉利和沃尔沃共同研发的CMA平台车型的生产基地,主要生产沃尔沃40系列和领克车型。吉利博越首个诞生地的宁波春晓生产基地年产能达10万辆。
此外,吉利的产能版图也在同步向中西部地区延伸,遍布山东济南、陕西宝鸡、山西晋中、甘肃兰州、四川成都、湖南湘潭等地。从临海工厂开始,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吉利的产能扩张步伐已经几近遍布全国各省。其中,吉利成都工厂的年产能为10万辆,济南工厂年产能达到30万辆,宝鸡工厂年产能20万辆整车、36万辆发动机。据粗略计算,吉利整车生产基地的总产能或已超300万辆。
与吉利大面积、多区域布局不同,长城则显得略微收敛。据了解,长城目前在国内已形成九大生产基地,河北保定、河北徐水、天津、重庆永川、江苏泰州、山东日照、浙江平湖、湖北荆门生产基地已建成投产,与宝马集团合资的光束汽车张家港生产基地仍在建设中。在记者此前走访过程中,工厂工人表示2021年底张家港生产基地可进入调试阶段。可见,长城汽车形成了华北、华东、西南三位一体的生产布局。
结合官网信息,长城天津基地年产能50万辆;保定工厂(含皮卡、SUV、轿车三大工厂)拥有40万辆产能;徐水智慧工厂整车厂年产能则为75万辆;主要生产豪华皮卡和H9等车型的长城永川生产基地年产能可达25万辆;日照工厂主要生产魏牌系列产品,年产能30万辆;泰州工厂和平湖工厂年产能均为10万辆;接手捷豹汽车的荆门工厂首期年产能则为10万辆,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能15万辆,于2021年7月正式投产旗下热销产品坦克500;光束汽车张家港基地建成后规划标准年产能为16万辆。总地来看,长城汽车总产能约为271万辆。
相较于吉利和长城,比亚迪的现有产能则相对较少。据悉,目前比亚迪深圳、西安、长沙和常州共4个整车生产基地,总产能规划150万辆。其中,深圳工厂年产能20万辆,常州工厂年产能达40万辆。2021年3月,西安工厂二期部分产能已投入使用,基地总产能达40万~50万辆,建成后年产能60万辆。据悉,比亚迪长沙工厂目前在产年产能30万辆,去年5月正式启动比亚迪乘用车二期(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建设,预计2022年5月投产。项目建成后,长沙工厂将实现年产新能源汽车60万辆以上,规划生产车型包括秦Plus DM-i、宋MAX DM-i及海洋系列等多款新能源汽车。
产能短板何在
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出乎意料的火爆,给自主车企的产能带来一大挑战。凭借新能源汽车杀入自主品牌前列的比亚迪,在DM-i系统、e平台3.0、刀片电池等多项领先技术的加持下,在2021年屡屡称霸新能源销量榜。根据官方数据,2021年,比亚迪乘用车全年累计销量超73万辆,同比增长75.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59.27万辆,同比猛增231.6%。在刚刚过去的12月,比亚迪全系共售出97990辆,同比增长77.9%,新能源汽车售出92823辆,同比增长236.4%,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订单量充足,但产能吃紧,大概是比亚迪2021年的真实写照了。
在比亚迪跨越式前进的道路上,产能不足成为其短板所在。早在2021年9月的比亚迪年中交流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透露,2021年订单量或将达到90万辆左右,但受限于交付能力,销量预计在70万~75万辆。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比亚迪交付慢的吐槽也越来越多。此前便有媒体报道,逾百名杭州车主因比亚迪订车4个月无法提车,定金也不能退而找律师求助。有网友表示,距离自己订车已经过去半年,却还不能确定何时能提车。9月,王传福还因DM-i混动车型交付慢向消费者致歉。
按照比亚迪此前透露的2022年交付量或达15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在110万~120万辆之间的目标,产能短缺属实是比亚迪销量提升的掣肘。
不过,新能源车产能短缺似乎并非吉利、长城销量的主要掣肘。二者新能源车型销量在总销量的占比远不及燃油车。据最新消息,吉利2021年总销量132.8万辆,同比增长3%。距离年初定下的153万辆的销量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不过,吉利新能源车型2021年总销量为100126辆,同比增长47%。根据“智能吉利2025”战略,2025年吉利将实现集团总销量365万辆,这自然需要在产能上提前做好准备。
长城汽车2021年总销量约128万辆,同比增长15.2%。其中,欧拉表现最为抢眼,全年累计销售13.5万辆,同比增长140%。2021年年初,长城将年年度目标定在了121万辆,后又上调至149万辆。但由于缺芯等问题,其没能实现上调后的目标。
不过,2021年,长城汽车迎来了两个非常关键的里程碑事件,一是第1000万辆新车下线,二是第1000万台发动机下线。这也让人对长城前景充满期待。
在此前宣布的长城2021年股权激励计划/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中,第二个解除限售期条件是2022年公司汽车销量不低于190万辆,第三个解除限售期条件是2023年公司汽车销量不低于280万辆。长城此前公布的2025年战略目标也提到,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的目标,其中80%将是新能源汽车。如此看来,为保证预期目标能够实现,长城频频接盘闲置工厂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几家自主品牌现有的短板主要还是在于如何打造与快速增长的市场相匹配的资源保障,即灵活的产能布置和配套的体系建设。”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自主三强更多地是要考虑产能版图的布局问题。同样,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也提到,自主三强产能扩张,重点不是产能增量,而是他们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产能规划与布局。

收购产能质量如何

近两年,吉利先后拿下了国金汽车淄博工厂、猎豹汽车长沙工厂,重组力帆汽车,“接盘侠”的称号算得上是名副其实。不过,长城汽车也隐隐有后来者居上的意味,迅速接管了猎豹汽车荆门基地、汉腾汽车二期工厂和汉龙汽车大冶工厂。比亚迪也出手拿下了大乘汽车抚州生产基地。让自主三强频频出手,这些闲置产能究竟值不值得呢?
早在2020年8月,吉利便与淄博市高新区牵手,签署总投资85亿元的协议,将原山东国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场地、设备、资质打包后,由吉利科技接管运营并进行产线适应性改造。作为吉利控股集团在全球惟一同时布局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城市,淄博自然当得上吉利在换电车型和换电站运营上的“试验场”,为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助力。此前,吉利还与湖南省政府、长沙市政府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托管猎豹汽车长沙工厂,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和销售。得益于“长株潭”地区成熟的汽车工业集群基础以及吉利此前在湖南零部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布局,将猎豹长沙工厂收归麾下显然更有利于吉利打造中部区域新能源产业链战略基地。
根据日前力帆科技公布的数据,2021年,力帆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3938辆、2810辆,同比增幅达271.86%、258.43%。自去年年初完成重组,到5月首款换电新车型量产下线,再到如今产销双双2.5倍以上增长,重组后的力帆,显然在吉利的帮助下开始焕发新生。去年12月,吉利与力帆科技成立合资公司,聚焦换电产品和服务的落地。该换电出行品牌将以重庆为大本营,预计到2025年布局5000余座极速换电站,覆盖100个以上的核心城市。该品牌与众不同的是,将构建实现B端与C端用户、运营用户与私人市场的全维度车电分离换电生态,覆盖轿车、SUV、MPV,甚至物流车、轻卡等众多品类车型,满足私家车、出租车、网约车、物流车等多类型客户需求。可见,吉利接盘力帆,不仅有利于在西南地区的布局,还能通过其在换电领域有所突破。
长城相继接手猎豹荆门工厂、汉腾二期工厂、汉龙大冶工厂和北汽银翔比速工厂,也逃不了区域布局的需求。2020年,长城与荆门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荆门布局其华中地区首个整车生产基地。该基地基于原猎豹汽车工厂打造,包括了荆门整车工厂和零部件产业园。在对荆门工厂改造后,长城在此投产了旗下热销产品坦克500。截至2021年11月底,坦克500累计订单数已超4万辆。此外,荆门工厂未来或将投产P04、P05皮卡,以及两款MPV和尚未推出的坦克700、坦克800。在距离荆门300多公里的大冶,长城又把汉龙汽车工厂收入囊中。据悉,该工厂规划产能10万辆,改造升级后可进一步提升。从荆门到大冶,长城在湖北的产能布局野心已然展露无遗。作为国内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湖北从整车到零部件各产业链端均有布局。加之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令长城心动不已。
此外,2021年6月,长城的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又正式落户江西上饶经济开发区。该项目将在汉腾汽车二期工厂的基础上建设,未来将形成年产能12万辆的SUV整车生产能力,主要生产哈弗品牌SUV车型,同时投资建设内外饰、座椅、底盘和15万台/年发动机等配套项目。相关资料显示,上饶目前已聚集了吉利、长安、爱驰亿维等整车企业,以及发动机、电池、电控等核心零部件为主的70多个产业链项目。上饶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佳丰此前曾表示,在“十四五”末,计划将上饶经开区汽车产业规模做到700亿元以上产值。加上新近接手的比速汽车工厂与长城永川工厂在重庆互为支撑,长城借着频频接盘进一步完善其华北、华东、西南、华中整车生产区域,实现全国性覆盖。
据了解,2021年末,比亚迪已经开始抚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配套项目的建设。在原有的大乘抚州工厂基础上,比亚迪还将进行扩建,目前园区的员工宿舍已完成封顶工作。据悉,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0.533平方千米,仅前期投资便达26亿元,将于2023年竣工。原大乘汽车工厂或将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员工总数达3万人。
尽管比亚迪接手了大乘汽车抚州生产基地,它自建工厂的步伐也在同步迈进中。今年8月,合肥市长丰县发改委发布消息,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高端核心零部件项目已完成备案,项目占地约2.61平方千米,建成后具备40万辆新能源汽车高端核心配套零部件生产能力。据了解,该项目一期拟投资310374万元,建设新能源整车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产能将达15万辆。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比亚迪签署合作协议。之后,郑州比亚迪又以7.27亿元竞得郑州4宗约2.74平方千米工业用地。同月,比亚迪又在济南成立分公司,并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达成合作,建立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汽车产业园,预计年产能30万辆。随着合肥、济南、郑州基地的建设,加上大乘抚州工厂,比亚迪将形成覆盖华南、华东、华中地区的产能布局。
持续扩张为放手一搏
“产能过剩的风险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借助低迷机会进行扩张,不仅能够降低扩张成本,扩张难度也比较小。”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政府都希望能够盘活这些闲置产能,这给吉利、长城、比亚迪扩产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而且还能加速整个汽车产业竞争格局的集中化趋势。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此前曾指出,自主品牌汽车大而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企业数量较多,资源投入分散,部分地方和产业产能利用率较低,产业链仍然存在基础器件、基础材料等短板弱项。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00万辆,明年有望达到550万辆,但即便如此,与目前行业3661万辆的产能相比,产能明显过剩。在汽车产业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吉利、长城为代表的自主头部企业将闲置产能重组利用,不仅能够提升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提升产业集中度,也能加快自身发展速度。
曹鹤告诉记者:“中国汽车工业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就是强调兼并、重组,生产集中度将逐渐向头部企业靠拢。这一趋势在去年便已有所显现,2022年,预计还会有4~5家自主车企陷入困境。”在他看来,自主三强选择此时持续进行扩张,尽管会有产能过剩之风险,但更是为未来发展放手一搏。
根据官方数据,2021年东风公司销量为327.53万辆,其中乘用车领域销量257.68万辆;一汽集团全年预计销售整车350万辆;上汽乘用车全年销量则首次突破80万辆,同比增长22%。从产销规模上看,目前吉利、长城、比亚迪仍处于第二梯队,但发展势头已然直逼国企。“吉利、长城、比亚迪的力量正在迅速壮大,除了抢占北汽、江淮等车企的市场,它们下一步是与一汽、东风等有着多年历史的老国企竞争,所以它们有扩产的需求。”他说。
产能的加速扩容对于自主三强而言自然是一把双刃剑。“做好了,它们这些产能甚至还不够,还需要继续扩张;一旦做不好,这些产能反倒会让这几家企业遭受反噬,无疑会成为企业的一大负累。”曹鹤表示。不过,曹鹤指出,在目前这一阶段,自主三强需要注意的不是产能是否会过剩,而是为应对未来竞争格局的转变未雨绸缪。

来源:中国汽车报

维德视频推荐